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,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錢買健康,補益中藥、補品,幾乎家家都備了點。
但是,再好的補藥,也要適合自己才能吃,否則名貴補品就變成奪命「毒藥」!
但是,下列這些人用大棗進補,有時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,甚至還會幫倒忙。
此類人常表現為舌苔厚膩、口甜或口中發膩、食欲不振,平時常感覺胃部脹滿,嚴重者會伴有頭暈、噁心、嘔吐、眼瞼及面部浮腫等癥狀。
大棗的滋膩之性容易助濕,使得痰濕停留在體內難以清除,進而加重上述不適。
這類人體質偏熱,經常出現便秘、口臭、咽喉牙齦腫痛等上火癥狀,而大棗性味甘溫,偏於溫補,若大量食用,猶如火上澆油。
感冒初期,入侵人體的風寒或者風熱之邪正盛,若此時食用大棗,其黏膩的性質常常會導致邪氣滯留,造成"閉門留寇"的後果,使得體內的病邪難以驅除,不利於恢復。
大棗含糖量較多,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,病情加重。 因此,血糖高的人不宜多吃大棗。
紅糖性溫,適合怕冷、體質虛寒的人食用。 寒性痛經、受涼胃痛、年老體弱、怕冷的人,都可以適當用紅糖來養生。 但是對於以下兩類人,一定要慎重食用。
三七,又稱「田七」,具有散瘀止血、消腫定痛等功效,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咯血、便血、跌撲腫痛等,也可被製成中成藥,治療中風等腦血管疾病及其後遺症等。
還有很多人平時會把三七作為藥膳服用。 但無論是治療疾病也好、還是作為藥膳也好,三七並不是人人皆宜。
如心臟傳導功能不良者、陰虛口幹者、陰虛導致的血瘀痛經、崩漏等證者、孕婦以及婦女月經期、哺乳期均當慎用。
詩人陸遊老年時兩眼昏花,就常吃枸杞,還留下"雪霽茅堂鍾磬清,晨齋枸杞一杯羹"的詩句。
枸杞滋補的同時有溫熱身體的效果,所以體內有濕熱及痰濕中阻的人不宜食用。
此類人常表現為高血壓、性情急躁愛發脾氣、平日裡大量吃肉且滿面紅光。
枸杞平而偏溫,吃多容易上火,身體有內熱,如痰濁者、正在感冒發燒的人最好別吃。
身體如果炎症,最好不吃枸杞。 另外身體虛寒的人吃枸杞,還可能會導致腹瀉。
枸杞含糖量較高,糖尿病患者不宜過量服用。 提醒大家,用枸杞保健需要長期少量吃,不可一次大量食用。
在炎熱的夏季不宜吃枸杞,否則會出現食慾下降、胃脘滿悶或吐酸水等現象。
人參是百草之王,可用於大補元氣。 正確用法:從小劑量開始服用,慢慢增加,每天2~3克切片含服,讓有效成分慢慢溶解在唾液中。 還可泡水、泡酒喝,研成粉末吃。
人參吃過量會導致「人參濫用綜合征」,出現神經興奮、失眠、血壓升高等癥狀。
少年兒童不宜服用人參和人參類補品,謹防兒童性早熟,不利正常健康發育。
有高熱、大便幹、小便赤黃、舌苔黃等屬實熱症者不宜用。
有口腔潰瘍、常感口乾舌燥、手心腳心發熱的,不宜服用。
阿膠雖好,但也不能亂吃,一般每天3~10克為宜。 但是,遇到以下情況,一定要停服阿膠。
如果患有感冒、咳嗽、腹瀉等病或月經來潮時,應停服阿膠,待病愈或經停後繼續服用。
若有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舌苔厚膩,容易出現腹脹不適感,盡量少吃或不吃。
濕熱人群,以及面紅、煩躁、腫脹、腹痛、便秘、尿少而深黃的人群,在調理的方劑裡面不適合使用阿膠。